公交破圈记:夜巴士成打卡点 把子肉卡“圈粉”无数
2025-09-19 11:09      作者:陈燕南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陈燕南 北京报道

临沂公交供图.jpg

图为临沂夜巴士

当临沂的赛博朋克夜巴士载着年轻人穿梭在霓虹里,当济南的“把子肉公交卡”成了游客手心里的泉城记忆——这两座山东古城的公交集团,正跳出“刻板印象”的框架,用特色服务勾勒城市新名片,以创新策略开辟经营新路径。

近日,在“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宣传活动中,《中国经营报》记者经过多日走访发现,公交不再只是“从A到B”的运输工具,而是成为承载城市文化、连接民生需求的载体,临沂与济南的实践正让公共出行焕发前所未有的活力。两地从市民与游客的核心需求出发,打造出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特色服务,成为城市新的“流动名片”。

把子肉公交卡.jpg

图为济南公交的把子肉特色公交卡 陈燕南/摄影

“文旅专线”拉满情怀值

“当夜幕降临,夜巴士满载市民穿梭在城市各个角落,此时‘夜巴士’不仅承担着客流的疏散作用,更激活了城市的夜间经济活力。这种转变,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除‘夜巴士’以外的公交线路。”临沂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宁在谈及“夜巴士”时,清晰道出了这一特色服务的深层价值。

2023年7月,临沂“夜巴士”特色线路一经推出便火爆全城,不仅助推临沂夜经济蓬勃发展,更有效撬动常规线路客流增长20%。2024年,临沂公交对“夜巴士”进行全面焕新——车型多元、包装升级、范围拓展,使其从“公交+休闲”“公交+美食”“公交+网红打卡”的单一场景,升级为“N(night)+”夜间公交系统。银灰、深蓝为基调的车身搭配赛博朋克涂装,双层观光设计颠覆了“公交简陋”的认知,引发“这居然是公交”的热议。同时,临沂公交聚焦“琅琅”“丫丫”IP形象推出专属文创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留言、抽奖、全民打卡等互动方式,成功吸引年轻群体关注。有关数据显示,“夜巴士”日均客流量达4000余人次,带动沿线商圈消费增长20%。

刀郎公交.jpg

图为刀郎演唱会期间专线巴士

在“公交+文旅”的融合上,临沂公交的创新更显巧思。2024年2月,其联合琅琊古城推出6条定制旅游专线,提供免费接送服务;4月推出Y103路“点靓沂河・光影巴士”双层环河免费观光巴士,串联沿河6处灯光秀最佳观看点。而今年刀郎演唱会期间的服务,更是成为“公交+文旅”的经典案例。为呼应刀郎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中“八楼的2路汽车”歌词,临沂公交打造红白相间的主题巴士,车内张贴歌词海报,“山河远阔,有相逢”的标语瞬间拉满情怀感,成为歌迷和游客打卡热点。

针对2天演唱会7.8万人次观众的疏散需求,临沂公交提前1个月制订方案。“我们抽调100余辆保障车与40辆应急备用车,开通6条‘山歌专线’、4条‘P+R’接驳线路和摆渡线路,覆盖市区主要枢纽、商圈及居民区,同时延长40条常规线路运营时间。”李晓宁介绍,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观众出行,更让公交成为演唱会IP的一部分。

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媒体端,临沂公交主动“破圈”:抖音“临沂公交”账号发布“夜巴士开箱”“驾驶员日常”等内容,单条最高播放240万次;夜巴士发起#全民捉迷藏・共爱夜巴士#挑战,参与量超1万人次;APP精准推送线路延时、景点活动通知,打开率达65%。最终,夜巴士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6000万次,社交媒体让品牌触达率提升40%,30岁以下用户占比从25%升至45%。

此外,临沂公交还持续聚焦市民品质化出行需求,拓展“公交+助学”“公交+微循环”“公交+婚庆”等场景:针对学校周边拥堵问题,打造免费助学公交专线,形成“家校闭环”服务体系;6条微循环线路深入老旧小区与背街小巷,打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推出“深爱巴士”主题婚车,已为371对新人提供服务,真正实现“公交+”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的构建。

“公交+文旅的融合,让我的泉城之旅舒适又便捷。”来济南游玩的李先生,在乘坐“天下第一泉古城游览车”后由衷感叹。他表示,从大明湖出发,不仅能快速抵达趵突泉、解放阁等景点,车内语音讲解还让他深入了解了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丰富了旅行体验。

济南公交.jpg

图为古城游览车 陈燕南/摄影

李先生口中的“天下第一泉古城游览车”,是济南公交围绕大明湖南门—大明湖西南门—五龙潭东门—趵突泉东门—黑虎泉线路打造的循环巴士,乘客单日仅需支付5元即可享受“招手即停、随时上下”的服务,在游客集中的五一假期,该线路日均接待千余人次。这一特色服务,正是济南公交跳出传统出行局限、探索“公交+”多元经营的缩影。

在济南,“把子肉公交卡”是另一张“出圈”的公交名片。在泉城公共交通博物馆内,“把子肉公交卡”“油璇子公交卡”等融合地域美食特色的文创产品吸引众多游客,馆内的VR公交驾驶体验、AI换脸互动也成为热门打卡点。更值得关注的是,博物馆内按电视台标准打造的专业直播间,兼具“可视化”客服、资讯发布、直播带货、市民访谈四大功能。“直播主要售卖加油券等产品,开通以来营收已超1000万元,核销金额达7000余万元。”济南公交工作人员介绍道。

AI换脸.jpg

图为记者体验AI换脸 化身公交集团“话务员” 魏伟/摄影

除了“天下第一泉游览车”,济南公交还推出多条特色文旅线路:游777路双层观光巴士配备冰箱、饮水机、点唱系统,二层全景天窗拓宽观景视野,途经趵突泉东门、黑虎泉等核心站点;游770路复古铛铛车以“济南画舫”为设计灵感,车内中式屏风、仿古家具尽显泉城特色,串联西客站片区与经四路老商埠、趵突泉等商圈景区,让乘客感受“人在画中游,画在景中走”的意境。

此外,趵突泉至大明湖摆渡1号线、555路环千佛山景区摆渡专线,以及五一假期推出的15条旅游景区直通车、36条募集制线路、10条踏青定制线路,进一步满足了游客多样化出行需求。目前,济南公交已有近70条公交线路途经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市区主要景点,成为企业重要营收板块之一。

在便捷性与智能化上,济南公交的“街区约吧”响应式公交同样亮眼。“乘客可通过三种方式呼叫车辆:特定APP(369出行)预约、站台扫码下单、按下站台红色按钮。”工作人员解释,“乘客呼叫后,车内大屏会实时显示需求,3—5分钟即可抵达站点,同时自动规划最优路线,避开拥堵、保障时效。”此外,济南公交自主开发的369出行APP用户已达650万人,成为济南市核心民生应用平台;建设的1500余处智能电子站牌,可实时显示线路、来车预报及应急信息,有效破解“人等车”难题。

济南响应式公交.jpg

图为“街区约巴”响应式公交 陈燕南/摄影

从“流量导入”升级为“价值创造”

面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临沂与济南公交集团均以“突破传统”为核心,通过差异化经营策略应对挑战。临沂市聚焦智慧化升级与多方协同,实现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双提升;济南市则以“双轮驱动”为抓手,构建多元业态“造血”体系,从出行服务商向综合民生服务商转型。

走进临沂城市公交运行指挥中心,一块巨型数据可视化大屏格外醒目:线路运行状态、车辆实时位置、客流热力分布、电池健康数据等36类核心指标一目了然。“过去调度靠经验,现在全凭数据说话。”城市公交运行指挥中心负责人颜方的这句话,道出了临沂公交智慧化转型的核心逻辑。

临沂公交打造的公交数字平台,通过车载终端、站点设备、业务系统等多渠道,日均采集数据500万条,为数字化发展筑牢数据底座。在此基础上,临沂公交重点发展“智能调度、精准服务、数字安全、智慧机务和辅助决策”五大应用。“临沂公交研发的智能排班系统融合历史客流、实时路况、天气等多维度数据,3分钟即可生成最优配车方案,较传统人工排班效率提升100%,高峰期班次准点率提升至94%。”李晓宁介绍,依托智能排班与精准调度,2024年上半年,临沂公交减少低效里程172万公里,节省费用233万元。

线网优化是智慧化应用的另一重要体现。2024年,临沂公交利用线网分析平台结合互联网多源数据,了解城市不同区域间出行需求关联。“陆续完成优化调整26条公交线路,新开通包含微循环类型在内的10条公交线路,加强商业区、居民区与公交枢纽的连接,提升公交线网服务效能。”李晓宁表示,这一调整直接带动商业区周边公交客流量增长20%。

智慧赋能还让公交“更懂用户”。在临沂公交场站,车门旁“碰一下,查公交”的提示牌格外醒目——打开手机NFC一贴,即可自动生成上车二维码,实现“无感化乘车”;移动端接入基于DeepSeekAI大模型的“出行助手”,可提供智能咨询、业务办理引导;整合热线、APP、社交媒体等渠道,建立“接收—分派—处理—反馈”诉求闭环,让诉求响应时间从8小时缩至2小时,问题解决率达95%,实现7×24小时服务。

临沂公交的创新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我们联合商圈、景区、学校、医院共同承担专线成本:商圈因客流增长愿意分摊费用,景区因游客增加乐于提供资源,医院因公交缓解了停车难,市民则享受到更便捷的‘公交+生活’服务。”李晓宁解释,线下场景中,公交站点展示主题海报月均触达200万人次,联合本地茶饮品牌打造主题车辆,在商场、景区设“公交服务台”,还为演唱会、马拉松开通“宠粉专线”——多方联动让公交不再是“孤立的交通工具”,而是串联起消费、文旅、民生的“纽带”。

对于临沂公交的转型,李晓宁总结了四大关键举措:“一是重构线网,打造‘快干支微特’五级网络;二是智慧赋能,构建数字生态;三是绿色转型,践行‘双碳’目标;四是拓展场景,优化出行体验。”这四大举措也成为临沂公交从“流量导入”升级为“价值创造”的核心密码。

“当前,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正在经历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面对严峻的公交传统实业经营形势,如何快速走出困境是全国公交行业的当务之急。”济南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颜廷虎坦言,济南公交的应对策略是紧紧围绕“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要求,实施“双轮驱动”策略。“逐步突出多种经营板块市场功能,搭建‘公交+’产业体系,不断延伸公交产业链,积极整合内部资源,拓展业务范围,通过多元化经营,强力‘造血’,辅业反哺主业。”

目前,济南公交“公交+”产业板块收入规模已达6亿元以上,多元业态的“造血”效应显著。在“公交+能源”板块,济南公交向社会开放6座加油站、8座充电站,年能源销售收入1.7亿元,还建成全国首个公交企业自建加氢站;“公交+维保”板块,开设9家汽车服务门店及1条汽车检测线,提供全生命周期汽车服务;“公交+餐饮”板块,成立10家餐饮门店、2家超市,经营崮云泉饮用水品牌;广告业务方面,统筹6000余个候车亭、4700余块车尾LED媒体资源,试点车体广告,有望成为集团第三个营收过亿元的业务板块;“公交+文旅”板块成效同样突出。“‘公交+多样出行’模式下,我们积极承揽市区班包车业务,大力发展近郊游专线,投入观光车等特色车辆,交旅融合业务实现年收入1.5亿元。”颜廷虎介绍。

深度挖掘个性化出行市场是济南公交的另一重点。“我们开通小巷公交、社区公交、定制公交等特色线路,实现公交服务由‘端菜式’向‘点菜式’转变。”据了解,目前济南公交已开通小巷公交34条,定制公交日均运量3万人次。

更具突破性的是济南公交在数据资产化上的探索。“我们深挖数据价值,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取得济南市首个数据资源登记证书,评估价值1390万元,成功获得1000万元融资授信,实现数据‘变废为宝’。”颜廷虎表示。

对于未来发展,颜廷虎透露,济南公交将继续拓展公交衍生产品市场。“与山东顺丰、滴滴出行等优质社会资本合作,在广告、维保、物流、文创等领域寻求突破;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二级单位经营主动性,推动企业向‘城市生活服务商’‘城市文化宣传名片’转型。”

从临沂的“智慧公交+协同生态”,到济南的“多元业态+数据变现”,两地公交集团的实践不仅打破了行业发展瓶颈,更证明公共交通可以成为激活城市活力、服务民生需求的核心载体。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