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随着金价近期大幅度波动,银行机构持续抬高积存金业务投资门槛。《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部分机构将贵金属钱包积存计划起点金额调整为随金价浮动的方式。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金价浮动”的模式具有三个特点,即动态化、灵活性与风险分散性。该方式使得起投门槛能够随金价波动自动调整,避免了传统“固定金额+不定期调整”模式中,因金价剧烈波动导致的定价滞后问题。
业内分析认为,未来,积存金业务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短期看,黄金价格受国际政治局势、经济数据及美元走势等多重因素影响,波动性可能进一步加剧。为应对这一挑战,银行应持续优化业务模式。
强化响应市场实时性
交通银行(601328.SH)近日公告表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黄金积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办发〔2018〕222号)的相关要求,为顺应市场变化,我行将对贵金属钱包业务进行调整。自2025年10月27日9:30起,我行贵金属钱包积存计划起点金额将调整为随金价浮动的方式,积存金额需大于等于实时金价,且符合积存交易递增单位要求(100的整数倍)。例如:积存时的贵金属钱包业务金价923元/克,积存计划交易递增单位为100元,则可申请积存计划的最低金额为1000元。调整前已设置成功并有效的积存计划将继续执行,不受影响。调整后,新建、修改、恢复已暂停的积存计划需满足我行最新起点金额要求。”
此前,农业银行(601288.SH)官网也发布公告称,将按金额定投存金通2号的购买起点调整为随金价浮动的方式。农业银行在公告中称,为落实监管要求,方便客户,按金额定投农业银行存金通2号的购买起点将调整为随金价(闭市期间的存金通买入价参考最近一个有效报价)浮动方式,交易递增单位维持10元不变。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积存业务按金额设定的定投计划起投金额近年来持续升高,该行2020年起投金额仅为500元,此后陆续上调,至2025年已经调整为800元。而由固定起投金额转换为随金价浮动的方式,目的之一是实时响应市场波动。
当前市场上流行的“随金价浮动”的模式具有三个不同的特点,即动态化、灵活性与风险分散性。
尊彩黄金产业研究院院长吴龙告诉记者,首先,浮动机制采用的是动态起投门槛,实时响应市场波动。这种设计使得起投门槛能够随金价波动自动调整,避免了传统“固定金额+不定期调整”模式中,因金价剧烈波动导致的定价滞后问题。例如,当金价单日波动超过5%时,传统模式可能需要数日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通过公告调整起投金额,而浮动机制则能实时反映市场变化,确保投资者在任一交易日均能以当前金价为基础参与积存。
其次,交易单位灵活,兼顾小额投资与风险控制。浮动机制的另一特点是交易递增单位的设定。以100元为最小单位,既满足了小额投资者的参与需求(如1000元起投),又通过整数倍要求避免了零碎交易带来的操作复杂性。这种设计在提升投资灵活性的同时,也隐含了风险控制的逻辑:整数倍交易单位可减少因频繁小额交易导致的流动性管理压力,降低银行在极端市场条件下的操作风险。
最后,该模式减少了商业银行运营成本,提升市场响应效率。与传统模式相比,浮动机制显著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固定金额模式需频繁发布公告调整起投门槛,而浮动机制则通过系统自动计算实时金价,避免了人工干预和公告发布。例如,某商业银行在2024年因金价波动全年至少发布了12次起投金额调整公告,而采用浮动机制的银行则完全避免此类操作。此外,浮动机制还减少了因定价滞后可能引发的客户投诉,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响应效率。
一位黄金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浮动机制设置,一是能够规避金价波动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二是优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升资产配置效率;三是推动黄金投资普及,增强市场参与度。
市场波动短期或加剧
金价近期持续波动。伦敦现货黄金于10月8日首次突破4000美元/盎司以来,九个交易日内冲高至10月20日的历史高点4381.48美元/盎司。但随后价格下跌,于10月27日跌破4000美元/盎司关口。在上述情况下,10月以来多家银行公告上调积存金起投门槛。
10月21日,兴业银行(601166.SH)发布公告称,自即日起计划调整积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业务按金额购买方式的购买起点金额:按金额交易时,单次购买、新增定投购买起点由1000元起调整为1200元起。
同日,平安银行(000001.SZ)公告称,自2025年10月24日起,该行平安金积存业务按金额设定的定投计划起投金额由900元上调至1100元;中国银行(601988.SH)于10月15日起调整积存金产品的购买条件,按金额购买积存金产品或创建积存定投计划时,最小购买金额由850元调整为950元,追加购买金额维持200元整数倍不变;工商银行(601398.SH)自10月13日起,将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由850元上调至1000元。
积存金业务未来发展态势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点。吴龙表示,一是市场波动或加剧,业务模式持续优化。未来积存金业务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黄金价格受国际政治局势、经济数据及美元走势等多重因素影响,波动性可能进一步加剧。为应对这一挑战,银行将优化业务模式,例如交通银行已启动“随金价浮动”的起投金额机制,实时调整门槛以降低定价滞后风险。
二是投资者需求会进一步分化,长期配置价值凸显。积存金业务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其保值功能与长期增值潜力。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配置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适合中长期持有以抵御通胀风险。然而,短期投机行为可能因价格波动面临亏损,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调整策略。例如,分散投资组合(如搭配债券或股票)可优化整体风险收益比,避免单一资产过度集中。
三是政策与竞争驱动行业规范化提升。监管机构与银行将更注重风险防范,例如通过动态调整起投门槛或完善赎回规则来保护投资者权益。同时,市场竞争可能推动产品创新,如部分银行探索红利收益机制以增强吸引力。可以预期,未来积存金业务或进一步融入数字化工具,提升交易效率与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更便捷的市场动态跟踪渠道。不失为众多投资者首选的投资方式之一。
(编辑:曹驰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